身為一位多年的瑜珈學習者,也算有些瑜珈學習小心得,今天來和大家分享
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瑜珈課程和瑜珈老師
我認為選擇的概念是通用的,因此無論是瑜珈初學者、進階者;實體瑜珈教室或是線上課程都適用這些概念囉!
先說明,我本身不是瑜珈老師,也沒有上過瑜珈師資班,但我各個瑜珈派別都願意會去嘗試練習,並體驗不同老師的口令教法,所以都是以非常單純的學生角度來分享觀念。
當然,我的觀點可能會有些主觀,大家選擇認同的觀點就好。我可以直接把我的結論先寫出來:
選擇瑜珈課程和瑜珈老師,其實就像吃東西一樣,會和你的「個人喜好」以及「身體狀況」非常類似,
有人喜歡吃蒜辣口味的泰國菜、有人偏好傳統的台式口味料理;你可能為了健康想吃清淡點因此選擇低GI料理,也可能因為需要補血因此常吃牛排。
因此,最好的狀況就是大家盡可能多體驗瑜珈課、多試不同的老師、多體驗不同的派別,久了就會知道自己適合哪種囉!
好的,以下進入正題,我會分成以下4個部分來分享:
【初學者.瑜珈課程選擇】
這裡的初學者是指沒有接觸過瑜珈,或者體驗過但對於瑜珈依然不太孰悉者。
需求說清楚,讓顧問安排最佳課程體驗
一開始沒經驗沒關係,若去瑜珈會館,或者瑜珈教室諮詢,有經驗的顧問再了解你的狀況後,通常會安排較基礎的瑜珈課程,
最常見的就是安排基礎哈達 Hatha (是所有瑜珈動作的基礎)、陰瑜珈系列 (筋膜放鬆伸展,拉筋的概念) 等。
哈達瑜珈是個名稱,他是最基礎的瑜珈課程,在這瑜珈課中會上到很多很常聽到的體位法,如經典的下犬式、站姿前彎、鴿式等。
體位法就是大家印象中,拍照會擺出各種奇妙姿勢,這個就是體位法 (請不要想歪),包含劈腿、倒立、後彎等。
基礎瑜珈-哈達瑜珈其實很重要的,我以前完全不運動,在哈達基礎這塊練了好久或許有快2年吧,才慢慢進階到Vinyasa流動瑜珈,基礎打好後面就進步很快。
不過以前是真的練身體健康的啦!沒有要追求體位法很厲害,光下犬式可以練到腳掌整個踩地、大小腿伸直、上半身是平順的,這就有得練了。
不像現在大家都追求倒立,什麼瑜珈學3個月就會手倒立,那真的是天賦異稟,大家不要盲目追求啊....唉,那些是另外故事,之後再寫了。(筆記)
課程名稱五花八種,建議問清楚程度上課避免體驗落差
不過也有可能,有些教室當下沒有和「基礎瑜珈」有關的,也會讓你直接入上他們的所謂「相對較簡單」的瑜珈課程,
所謂相對較簡單就是,比較不是那種,上課會拼命動來動去,讓你覺得很難很累的。
因為通常會希望你的體驗是好的,而且顧問會和老師打招呼,老師知道你是新手會特別照顧你,讓你感覺體驗起來有幫助的。
( 不過最終目的當然是希望體驗完課程你會想要報名啦!)
而且每間瑜珈教室,瑜珈課程名稱可能行銷包裝不太一樣,一樣是基礎哈達,可能會改名字叫基礎瑜珈,甚至有些叫上班族動一動之類。
除非你主動要求想特別的課程如,核心課程、瑜珈提斯類、開髖課,或者你平常有運動,第一次瑜珈就體驗強度比較高的,這當然也是可以。
無論如何,很重要的是!在真正體驗之前,最好先說清楚自己的需求,以及了解瑜珈課程的難易程度,才不會對於上課體驗有落差而影響感受。
【初學者.瑜珈老師選擇】
我個人認為,在瑜珈初學者階段,其實只要老師有對你的眼,能讓你產生學習興趣,其實都不會有太大問題。
說實話,初學者實在很多動作搞不清楚狀況,譬如說我好了,一開始我光什麼是英雄1英雄的姿勢,我都要一直看同學,腳掌什麼時候要採下來,動作怎麼做,我會搞不清楚,所以看別人最快啦!
因此,即使瑜珈老師教學指示再厲害,我有一些時間是在確認動作有沒有正確的,變成專注在覺察自己身體的時間變少 (包含呼吸)。
還有一個小點,瑜珈老師要適時的調整學生的身體,不管是單純的口頭說明或者用手去調整。
姿勢做對了,鏡子裡的自己看起來姿勢正確又好看,也會慢慢有成就感喜歡瑜珈。
所以我才說,有對你的緣,加上可能偶而會幫忙調整姿勢,這樣就夠了。
要先能喜歡上瑜珈這個運動,覺得有興趣,產生成就感,才會願意上下去。
這個階段,建議保持開放心態,每個老師課程都上看看,會是很棒的體驗,每個老師教學風格不同,之後再選擇較喜歡的老師固定上課也是可以的。
(我遇過沒有耐性的老師,我就再也不上她的課了)
★ 分享型的老師:
不少老師喜歡分享生活中的故事,是把瑜珈精神帶入生活中的。
像我個人就很喜歡現在台北松江路上的「上上瑜珈」的 Jing 老師,她上課前幾分鐘,很常分享她在生活中的小故事,以及這個故事帶給她什麼身心靈上的感觸與學習,我以前常常被她的分享感動到。
★ 解剖復健型老師:
有些老師是有解剖學或者復健背景,因此,上課會說明這個體位法對於我們練習有什麼幫助,要注意什麼位置發力,肌肉筋膜順便解說等,如遇動練習的 YU 老師,動物流的 Ken 老師。
如果你有在重訓玩三鐵,或者跑步甚至復健,這類型的瑜珈老師很適合,因為他們很知道,如何調配你的肌肉筋膜運作是最好的且避免受傷。
這邊特別推薦Yu老師和Ken老師的FB臉書,他們常常分享解剖筋膜類相關資訊,對於常常運動的我們來說,是非常實用的資訊喲!
Yu老師的Meet Sport遇動練習 、Ken's Yoga Life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
★ 讓你累歪歪型的老師:
部分老師是技術派的,她們的動作可能做起來不難,但保證你做到狂爆汗,然後隔幾天肌肉都在痠痛,如 Una 老師..(不確定Una老師現在在掛哪家,不過她最近有新開 「同學再一組」FB、Youtube、IG 頻道了呢)
反正呢!重點就是看你喜歡哪種類型的瑜珈老師囉!
【進階者.瑜珈課程選擇】
這和個人喜好與體能狀況也很相關,所以同樣也是很主觀的選擇。
通常練習一陣子的人,會開始摸索並了解自己喜歡那種類型的瑜珈課程或派別。較積極點的人有些甚至會選擇上師資班來當老師。
有人喜歡練技術的,想要拍很厲害的瑜珈姿勢照片來打卡,可能她就會選擇阿斯坦加或者火箭瑜珈;
也有人練習身心靈健康的,所以選擇昆達里尼瑜珈;
有人對於梵唱呼吸跳舞有興趣,選擇了剛柔並進的寰宇瑜珈。
還有這幾年夯到不行的空中瑜珈...它不算是瑜珈裡的派別,但現在蠻多人固定練習空瑜的
我較無偏好問題,但我喜歡變動,所以一陣子一陣子會換一個派別。或者根本混者各種派別課程交錯練習。
自從Pure後,我就都到各個不同瑜珈教室上課,各個教室的主軸教學精隨不同,能學習到不同的學習方式。
我覺得這樣很好,很滿足我喜歡變動的習慣。
( 好奇....會有人有興趣我曾經待過的瑜珈教室嗎?至少靠北瑜珈裡的八卦我多少是看得懂啦!哈哈! )
【進階者.瑜珈老師選擇】
和初學者一樣,除了老師有沒有眼緣之外,另外會開始注意瑜珈老師珈教學時的一些細節。
每位老師有自己的教學風格與專長,基本上都很值得學習。( 我上課時,若有辦法我會盡量記序列,回家可以自己練習 )
對於進階學習者來說,這些教學細節會進入另一種瑜珈學習上的層次:
✔ 會慢慢開啟各種新體位法
✔ 體位法上做到了但是否能做到順暢呼吸且享受伸展過程
✔ 該如何正確施力避免受傷
✔ 學習自我覺察的開始
而以上這些部分又能從老師教學細節中觀察出來,例如:動作口令指示是否明確、排序是否順暢、是否會提醒呼吸、針對不同程度學生提供替代動作、提醒容易出錯的動作細節等
以下是個人經驗,遇過幾位瑜珈老師,感覺貌似教學經驗較不足,不確定是不是為了要展示他們會很多體位法,一堂課中會塞入很多變化動作。
排序不夠順暢,加上口令不清楚,又較少看學生動作,整堂課下來只覺得,我好忙碌一直在動在看老師到底要做什麼,沒有覺察時間。
這和經驗豐富的老師教流動課程感覺不太一樣,一樣是動作很多變化,但是經驗足的老師口令清楚,會提醒盲點施力點提醒呼吸等,
也因為口令指示夠清楚,你不需要一直確認動作,甚至能閉眼享受瑜珈的過程,在一呼一吸中感受到肌肉的延伸或放鬆。
教學經驗不足的老師會帶你做到那個動作,但相對少了很多提點的細節,而這些細節是學習者做瑜珈不會注意到的,會需要老師提醒的。
魔鬼藏在細節裡,各種感受都是從中發生的。
好囉!以上都是我個人的瑜珈體驗與感觸,若有不同想法也歡迎留言交流!
我知道網路上也很多類似的建議文章。
大家也都能參考一輪,重點是能選到自己喜歡的瑜珈課程和瑜珈老師。
祝福大家!
Namaste
-瑜珈老師文章-
膝蓋痠痛有喀啦聲音?跑者膝?半月板磨損退化的我決定和葉子老師一起學膝蓋復健
和瑜伽網紅阿肯師一起學瑜伽| 瑜伽老師推薦- Ken's Yoga Life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
-瑜珈教室文章-
[評價] 《Core Yoga》瑜珈心得:新店瑜珈教室推薦費用環境介紹+實際瑜珈課程體驗
【台北.阿斯坦加瑜珈】青堤瑜珈南京館-費用+瑜珈課體驗+上課心得
-瑜珈心得文章-
[心得]練瑜珈減肥有效嗎?練瑜珈的好處?練什麼瑜珈會瘦身呢?
🌏 請支援閱讀 │ 旅遊網站 │ 黃小腹的地球遊樂園
👍 請支援按讚追蹤 │ Facebook │ 黃小腹的地球遊樂園 ( 歡迎互追^^ )
❤️ 請支援Follow│ Instagram │ yogiiilovestea ( 歡迎互追^^ )